![]() |
|
2015年8月,中央確定在四川依托成都德陽綿陽區域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德陽作為核心區域之一和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堅持把全面創新改革作為“一號工程”和頭等大事,以打造“兩張名片、兩個示范”為戰略目標,以“9張清單”為統攬,著力推進裝備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攻關、重大裝備制造領域軍民融合發展,深化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去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1132.5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走出了一條改革闖新路、創新謀未來的德陽之路。
自主創新研發核心技術
德陽全力推進自主創新,著力攻克突破了四大領域204項關鍵核心技術。
突破重大裝備智能制造技術,四川宏華石油與西南石油大學聯合攻關,成功研發頁巖氣中深井鉆機等關鍵技術;整合中國二重、思遠重工等關聯企業,成功研發世界首臺矩形掘進機;中國二重萬航“高溫合金大型煙氣輪機渦輪盤工藝”打破國際壟斷;四川宏華石油開發的“新一代深海浮式鉆井系統及其核心技術”等海洋油氣鉆采設備,多項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突破航空與燃機關鍵技術,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匯集清華、中科院、川大3個國內頂尖院士團隊,成功創建國家唯一自主知識產權重型燃機長壽命高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的50MW重型燃機,填補國內核心技術空白;中國二重自主研制全球最大8萬噸大型模鍛壓機,為國產大飛機C919提供起落架等130余項大型模鍛件,占整架飛機鍛件的70%。
突破清潔能源核心技術,推進東深新能源“鋁—空燃料電池”等30項新能源技術研發,在國際上率先實現金屬(鋁)燃料電源、動力電池產業化,產品已被中國鐵塔采購1000臺作為基站電源;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成功研制世界最大的核電汽輪機“華龍一號”低壓轉子,一舉站上第三代核電技術制高點;依托東方電氣深入打造核電裝備產業基地,被聯合國授予“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國際示范城市”稱號。
突破石墨烯應用技術,著力打造石墨烯先導示范基地,投資7400萬元、占地80畝的孵化標準廠房及展示中心已開工建設。設立2億元的石墨烯產業基金,攻堅10個領域研發應用技術,開發出導熱硅膠墊、防腐涂料、硅碳負極材料等應用產品。
軍民融合推動成果共享
德陽充分發揮軍地科技資源優勢和先行先試的制度優勢,出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12條政策,加快推動軍民融合產業發展。
拓寬軍民融合發展通道,民參軍企業資質認定、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1+N”帶動發展模式、軍工自轉等改革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具備軍工生產能力企業500余戶,“民參軍”企業達55戶,2016年軍民融合產值達1300億元。
創新軍民融合戰略機制,主動對接12家中央軍工集團和中物院,落實民參軍、軍轉民和軍民創新技術資源共享重大項目10個,組織明日宇航等12家企業與軍工單位合作,組建五大軍民融合發展產業聯盟。
加快建設軍民融合項目,明日宇航機匣中心建設項目、航空航天大型復雜結構件智能數字化車間項目、航泰航空裝備生產基地項目等14個軍民融合重大項目已被納入四川省軍民融合重點項目,目前已竣工項目2個。
共享軍民融合創新資源,加快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探索形成“互聯網+裝備制造生產”模式,建成德陽裝備制造工業云,入駐企業達2300余家,共享資源3400余條,提供服務資源400余項,四川宏華石油“智能鉆機試點示范”及東電“線圈智能制造化車間”入圍工信部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示范項目。
產研攜手加快成果應用
德陽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力促科技與經濟結合更加緊密。
聚焦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創建聯合實驗室、中試基地、成果應用轉化中心等11個平臺,組建燃氣輪機、油氣鉆采、石墨烯等六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目前德陽全市已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7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6戶;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總數達24家,孵化場地總面積達35.26萬平方米,在孵企業(團隊)總數達806個。
聚焦科技成果轉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以來,德陽專利申請達10599件、同比增長100%,發明專利4062件、同比增長162%。與中科院、中物院、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上海交大等全國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共促成各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57項,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70項。
聚焦高端成長型產業培育,實施工業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對60個重點工業項目實行轉型升級,2016年,全市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6家,累計達155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四川省第三,完成技改投資達366.2億元。
人才新政培養大國工匠
德陽高度重視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培育了一批“勇立潮頭、接續創新”的大國工匠,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唯一高等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是全國首個“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示范區”。
大力建設領軍人才隊伍,出臺創新人才“1+3”政策,建立全面創新國際領軍人才服務中心,設立專項基金4億元,實施“領軍人才集聚計劃”,先后引進國際專家15人、兩院院士16人、國內外高層次專家400余人、大國工匠3人。
大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探索政產學研用辦學模式,創新“校中廠”“廠中校”培養模式,推行“訂單式”培育模式,加快培養技術技能應用人才,成立四川裝備制造產教聯盟、四川建設職業教育集團、四川現代教育集團等六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涵蓋400余家職業院校、行業機構和相關企業。
大力培育國際化人才,與職業教育領先的德國、瑞士、澳大利亞等國合作,借鑒“雙元制”辦學模式,推行現代學徒制試點,引進國際職教理念、課程標準和考核標準培養人才,已有400多人通過歐洲核電設備焊接資質認證,成為“國際工匠”。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中德汽車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庫卡機器人學院,每年培養人才規模達5000人。
總結經驗加快復制推廣
德陽在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中,按照“謀劃推動實施一批、梳理提煉總結一批、儲備研究探索一批、學習借鑒復制一批”思路,堅持“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加快可復制可推廣總結經驗提煉,德陽已形成成熟類經驗20條、加快總結類經驗14條、探索儲備類經驗14條、學習借鑒類經驗18條。
其中,探索專利權質押融資貸款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以首席技師帶動為標志的高技能人才絕技絕活代際傳承模式、創新裝備制造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在四川全省推廣;推動智能制造集群化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探索大型國企改革扭虧脫困“中國二重模式”經驗被最高人民法院列為十大典型案例;高職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經驗得到國家發改委、教育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肯定,入選四川改革轉型發展十大典型案例。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今天,在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吉林省反饋督察情況后,省委書記巴音朝魯立即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議,聽取關于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
2017-12-29 14:30
新浪科技訊 12月28日消息,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和《衛星應用》雜志,以及中國太空網聯合組織的2017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
2017-12-28 21:47
保潔人員先用馬桶刷子刷茶杯,隨后用同一把馬桶刷子刷馬桶。緊接著,她用浴巾擦杯子,再蘸了馬桶水擦地,最后將浴巾放在地上整理。馬桶刷刷
2017-12-28 21:12
近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商務部、工信部、交通部等部委密集召開年度工作會議,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部署2018年的重點工作,在
2017-12-27 21:40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環境保護部、中央組織部印發的《
2017-12-26 16:34
21年前的12月25日,這一天是圣誕節,雖然是西方的節日,但隨著夜幕降臨,歡樂的節日氣氛也隨之而來。當晚,八點多鐘,長春市寬城區的一家藥
2017-12-15 22:18
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創新的地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17年,我省創新成果豐碩,形成了跟跑、齊跑
2017-12-12 10:34
每到關鍵節點,人們總是根據一些重要信號來判斷一項工作的走勢。十九大閉幕后的首月,人們熟悉的打虎節奏和信息如約而至,中央紀委監察部網
2017-12-08 12:32
長春、通化、白山、遼源入選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城市,在政策環境、金融環境、創新環境、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
2017-12-08 12:21
11月,全國300城市土地市場供求回落,但各線城市土地成交均價環同比繼續上漲。綜合前11個月來看,年度土地出讓收入整體保持同比上漲勢態。6
2017-12-07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