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一区-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蜜桃网站入口在线进入-亚洲国产小视频-日本免费大全免费网站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公益 > 正文

桃條溝村的48小時

時間:2025-08-04 17:26:30    來源:新華網    
7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桃條溝村的48小時》的報道。

“見著他們那刻,我心里頭一下就寬了——知道有救了!”翟永會的眼淚混著雨水和泥點,在黝黑的臉上淌出兩道痕。這位39歲的北京市延慶區桃條溝村黨支部副書記,握著救援人員的手,聲音哽咽。

此時是7月27日中午,距離那場裹挾著山石與泥漿的暴雨突襲,已經過去14小時。在這條東西走向、南北夾山的狹長溝谷里,49名村民與外界隔絕,正經歷著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突圍。

桃條溝村地處延慶山區,位于這次北京暴雨最集中的區域之一。經過了兩個日夜,村民們被陸續救出。但由于水毀嚴重,村民將重新選址安置,這48小時成了桃條溝村難忘的記憶。

暴雨突至:“水來得太快,通訊瞬間中斷”

7月26日22時20分,豆大的雨點突然變成瓢潑之勢。翟永會的手機在這時瘋狂震動,是鄉防汛辦的緊急通知:“雨勢不對,立即組織轉移!”

“那會兒剛下毛毛雨不到20分鐘,說變就變。”翟永會回憶,他和幾位村委分頭挨戶拍門。“給秦叔打電話沒人接,我就打給他15歲的兒子,喊‘趕緊讓你爸撤!’。”

沒人預料到,這場雨會創下紀錄——26日傍晚至前半夜,珍珠泉鄉累計降雨量超215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達89.9毫米,相當于把小半年的雨瞬間砸進了溝谷。

“自打我記事兒起,就沒見過這么大雨。”74歲的桃條溝村民秦守中回憶這晚的經歷,仍然心有余悸。

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發布之前,看到雨勢突然增大的翟永會和村委們顧不上穿雨衣,背起癱瘓的老人、攙著聾啞夫婦,往更高區域的臨時安置點沖去。

23時剛過,洪水順著山谷沖涌而下,電線桿閃著火花在湍急的水勢中倒下,全村斷電,火星四濺。水順著溝谷涌下來,不到半小時就漫過膝蓋。村里49人中,7個行動最困難的被他們輪流背著走。

“有半身不遂的老人,兩個聾人,還有89歲高齡的翟大爺……”翟永會回憶,“山地路滑,我們手腳并用,背上的人怕摔,死死揪著我們的衣服。”

絕境守望:“村委會塌了,衛星電話被砸扁了”

23時20分,桃條溝村所在的珍珠泉鄉黨委書記李志剛的手機上反復撥出的電話一直無法接通,急得團團轉。

此時,在村內,已轉移到高處的49人擠在臨時搭起的防雨棚里,聽著山下傳來的轟隆聲而心悸。那是洪水裹挾著石頭滾下來的動靜。

89歲的翟成安見到記者,聲音仍有些發顫,“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兇的水,房屋在北邊山根下,眼看著就被黃湯子圍了”。

更糟的消息傳來:村委會房子也塌了,唯一的衛星電話被埋在里面。

“我們成了孤島。”講述著,翟永會的眼眶紅了,“27日凌晨,雨稍歇時我們試著往下探路,河道兩邊的路全沒了,根本無法通行,只能折返而回。”

被困的村民里,有16人年紀大或行動不便。“干糧、水不多,大家只能等著救援。”翟永會說,他和幾個年輕人輪班守著,“只要有一絲光亮,就往山口望——盼著能有個人影”。

此時,村里和外界仍處于失聯狀態。沒水、沒電,在黑夜中煎熬了一宿。全村人的生命背負在翟永會身上,他的精神壓力很大。

破曉救援:“繞了三座山,開出一條路”

通訊失聯揪著所有人的心。27日清晨5點30分左右,延慶區委負責人帶著隊伍出發了。“四寶路塌了,安四路堵了,只能繞千家店,翻山走南天門村那條老古道。”隨行的李志剛回憶,那條路幾十年沒人走,我們帶著鐮刀、繩索,和了解情況的村民一起,蹚著泥水,硬生生地開出了一條路。

中午10時40分,救援隊伍終于抵達第一個自然村石湖上,大約1小時后,見到了第一批村民。“看到他們突破進到村里來,我眼淚一下就下來了。”翟永會說,消防戰士先拿繩索在懸崖處搭起“生命線”,大家一起商量方案如何突圍,由于山路太險,只能由村里33個腿腳好的人先走。

救援人員跋涉進入桃條溝村。(受訪者供圖)

由消防隊員和武警戰士護送,他們沿著河床,深一腳淺一腳往外挪,遇到峭壁就拿繩子拴在腰上吊起來通過,一點點挪出去。最終用了3個多小時,第一批人安全抵達南天門,隨后送往鄉政府附近集中安置點。

在研判了水勢之后,翟永會和鄉機關干部、消防隊員一起,陪著剩余的16個人再次熬了一晚上,等待救援力量。這一晚,翟永會的心踏實了許多。“因為我知道,他們很快就會再回來救我們的。”

第二日,一宿連夜搶修將道路打通,鄉機關干部和武警戰士以及醫務人員組成的50多名救援人員再次進村,武警官兵輪流抬擔架,醫護人員背著藥箱跟在后面。遇到走不通的路,就現場鋪著滾木搭橋,遇到峭壁,就背著通過。

28日中午,最后一名老人被抬出溝谷,送上救護車。

希望:“水退了,家會有的”

28日,記者在通往桃條溝村的道路上看到,這里早已被大水沖得七零八落,柏油路面已不知去向,隨處是斷裂的路基,原有的橋面已被沖跑,沿著山腳的路上,滿是山上滾下的碎石。

“這里都是今天新的滑坡落石,大家一定小心,快速通過。”一旁的翟永會提醒記者。

在安置點,記者看到了轉移來的村民。這里是政府租用的民宿,溫暖的棉被、熱騰騰的飯菜,讓他們一時忘掉了前日的驚險。

站在安置點的窗前,翟永會望著遠處云霧繚繞的山。“村里的上百畝毛桃沒有了,房子也塌了,但人還在。”他掏出手機,里面存著救援時的照片:戰士背著老人蹚水、區委負責同志在泥地里指揮、醫護人員給老人量血壓……

“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大的水,但也沒見過這么多人拼命救我們。”翟永會的聲音透著堅定,“水退了,家會有的,我們信。”

記者從延慶區了解到,由于桃條溝村水毀嚴重,當地將建設安置房,幫助他們開始新的生活。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