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一区-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蜜桃网站入口在线进入-亚洲国产小视频-日本免费大全免费网站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賦能六盤水文旅繪新篇

時間:2023-08-18 09:42:06    來源:中山日報    

“歡迎中山的鄉親到六盤水避暑,來野玉海國際旅游度假區觀光,只要持有中山的身份證,門票全免。”日前,站在度假區觀光平臺,六盤水市天空之戀酒店服務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張多鳳通過鏡頭向中山市的人民群眾發出邀約。

在東西部協作中,中山和六盤水的協作沒有局限于常規的產業、教育和醫療,而是拓寬思路,全方位推進,尤其在消費幫扶和文旅幫扶方面下足了功夫。六盤水有得天獨厚的土特產和文旅資源,中山有良好的渠道優勢和強大的消費市場,兩地發揮出各自特長,帶動東西部協作向縱深發展。


(相關資料圖)

全力助推海坪街道發展文旅產業

7月15日,中山媒體采訪團來到了野玉海國際旅游度假區,該度假區由野雞坪亞高原戶外運動基地、玉舍國家森林公園和玉舍海坪彝族特色旅游度假小鎮組成,總面積約67.77平方公里。其中,海坪彝寨由1006戶農家組成,又叫千戶彝寨。進入這個度假區的途中,不時能看到懸掛廣東牌照的小車。

通過盤山公路,來到玉舍國家森林公園最高處的觀景平臺,在這里俯瞰,能看到世界第一高橋——北盤江大橋,也能看到六盤水最為奇特的酒店——天空之戀·懸崖酒店。該酒店為六盤水市天空之戀酒店服務有限公司所有,近兩年來,通過東西部協作,該公司受益匪淺。“中山和六盤水兩地開展協作后,度假區的游客增長了三成以上,其中,廣州、深圳、中山游客居多。”張多鳳說。

2016年,貴州省實施第一批易地扶貧搬遷,海坪街道阿婁社區隨之成立。以彝族文化開發保護為框架,阿婁社區致力打造文旅型村居,走出了一條旅游資源開發與彝族文化保護并行的發展路子,年游客接待量達60余萬人次。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阿婁社區都會舉辦彝族火把節,往往會吸引超過10萬人前來參加。

海坪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蘇玉宏說,自中山與六盤水開展東西部協作以來,為助力阿婁社區種植業和文旅產業發展,2021年,中山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200萬元,幫助阿婁社區供電線路整改提升、安裝戶表及配套變壓器等項目,提升供電水平和安全性。去年,中山再籌部分資金,用于特色民族村寨、餐廳和民族文化園等建設。“對于搬遷群眾來說,旅游業的開發可以提供很多就業崗位。”蘇玉宏說。

著力把“巖腳古鎮”文旅產業推向全國

7月19日一早,中山媒體采訪團來到六枝特區巖腳古鎮探訪。廻龍溪河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流淌,河流兩側青山翠綠,楊柳依依,河水清澈見底,河一側的居民房以徽派為主,兼容苗族和彝族風格,依地就勢,在細雨的裝扮下,巖腳古鎮如同一幅水墨畫。

巖腳古鎮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有600多年歷史,古時為連接川滇黔的古驛站,是織金、普定、郎岱、納雍、水城五縣(區)的商品、農產品集散地,農商文化繁榮,素有“小荊州”之稱。當地的導游帶著記者邊走邊聊,參觀了龔家大院、彭家大院、唐家馬店等古建筑群。為推介引導更多的游客到訪巖腳古鎮,中山駐六枝特區工作隊申請中西部協作資金,并聯合有關部門,在巖腳古鎮景區的入口搭建了直播平臺,希望通過新媒體的力量,讓巖腳古鎮熱鬧起來,惠及當地的百姓。

巖腳鎮還有一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巖腳面博園。巖腳面迄今已有360余年歷史,這種面利用富含微量元素的廻龍溪水,純手工石磨磨面生產,巖腳面細如銀絲、脆如春筍、耐煮耐嚼、味道堪稱一絕,素有“龍溪一碗銀絲亂,短著橫挑白玉長”的美譽,2016年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目前,全鎮面條年產量超過1萬噸、產值超過1億元。

中山派駐六盤水工作組組長曾慶文表示,通過工作組牽線搭橋,巖腳古鎮的巖腳面已經成功推薦到了深圳,成為六盤水第一家進入“圳品”的綠色食品。為讓巖腳古鎮的文旅產業和特色食品走向全國,工作組正在籌劃提升“巖腳古鎮”的旅游品牌價值,重點在旅游服務質量、景區知名度、景區拓展規劃方面下功夫。

消費協作讓“黔貨出山”帶動高質量發展

日歷翻到2021年5月27日,六盤水市黨政代表團到中山市考察,其間進行“1+3”主題推介活動(中山市·六盤水市東西部協作聯席會議,產業招商推介會、文化旅游推介會、農產品展銷會),兩地首次提出了“長期協作、風雨同舟、互學互鑒、共同發展”十六字協作方針,共同推動兩市協作朝著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力拓展。

今年5月19日至21日,2023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辦,中山以東西部協作模式攜多個本土特色文旅IP及六盤水旅游資源集中亮相展覽會。

在消費協作方面,兩地基于六盤水的資源,通過組團的方式,幫扶六盤水企業優化和升級刺梨、獼猴桃、“陽光玫瑰”葡萄種植基地,提高品質和產量,而后將這些優質特產,通過渠道優勢銷往廣東等地,帶動“黔貨出山”,滿足市場所需,帶動企業發展,村民就業和增收。

(來源:中山日報)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