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一区-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蜜桃网站入口在线进入-亚洲国产小视频-日本免费大全免费网站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特別關注 > 正文

江蘇南通:爭做基層“發言人”,“改”出百姓“心里話”

時間:2023-05-22 15:21:46    來源:崇川區委網信辦    

“現在的服務真是太方便了,從環境、住房、養老各個方面給我們提供這么大的幫助。”家住城港新村的李伯伯說道。前進有方向,腳下有力量。近些年來,南通崇川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完善人性化、精細化服務,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從“有服務”到“優服務”,南通崇川爭做基層“發言人”,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探索基層治理的“更優解”。

織密服務網,當好群眾心聲“傾聽者”


(相關資料圖)

上午11點,在南通隆興佳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數十名老人正在排隊取餐,不刷卡、不掏現金,只要挨個往窗口刷一下居家養老個人二維碼,就能快速取走一份葷素搭配的套餐。“天氣開始熱了,不想燒飯,這里有人專門負責營養搭配,吃得特別健康。”87歲的沈雨妹老人對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助餐服務贊不絕口。隆興佳園社區是天生港鎮街道最早的拆遷安置小區,老年人口較多,社區通過打造幸福餐廳、有聲閱讀、書畫舞蹈、運動娛樂等為老年人打造年輕態、全齡互動的活力都市養老生活,同時發揮家庭醫生團隊優勢,全方位守護老人健康。目前僅助餐這一項,站點日均為周邊居民提供餐食100多份。

為弘揚傳統美德,提供愛老服務,搭建樂老平臺,讓居民“老有所依”。社區通過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積極打造“15分鐘生活圈”,實現步行15分鐘就能得到醫療、購物、娛樂、教育等服務,同時結合網格化建設,主動上門,將31項社區服務送到每位老人家中。“一聲呼來服務,更呼來幸福。”社區整合網格內商戶、職能部門和專業社會力量二十余家,開展入戶義診、愛心理發、心理慰藉、家政看護等關愛老年人公益活動。

同時發揮近鄰優勢,整合養老資源,不斷充實老年群體文化生活, “在學習中養老”成了隆興佳園社區老年人的共同心聲。關注文化養老、精神養老,社區創建銀興學堂,至今已有12期各類課程,學員達500多人次,每年常態化開展歌、舞、太極、鼓類等多門課程,將“網格+文化+養老”相融合,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踐行新理念,甘為城市更新“螺絲釘”

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是南通市崇川區政府重點推進項目,也是居民十分關心的民生實事項目。南通晨苑社區世紀園小區建于1996年,住宅樓18棟,現有600余戶居民,作為典型的老舊小區,世紀園去年實施改造后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提升,小區面貌煥然一新。

“小區西門圍墻拆除,汽車以后就能通行了,以后上班再也不用繞到雙擁路,既方便又省時間。”進入小區,就聽到小區居民高興地說道。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專門設立了老舊小區群眾接待室,用來接待來訪的居民,現場解答居民對改造提出的各種問題。前期,不少居民向社區反映,小區西門窄小,日常通行十分不便,希望借助老小區改造將其拓寬。為了徹底解決居民出行的“心病”,社區牽頭邀請施工方、設計單位、街道部門等,召開老小區改造協商議事會,協商中各方暢所欲言、亮明觀點、提出建議,最終形成改造方案。

如今,世紀園西門安裝上了小車自動識別欄桿,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分道行駛,大大方便了小區居民的出行。

為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改造的新政策,趁著世紀園老舊小區改造,南通晨苑社區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加裝電梯的宣傳工作力度,采用工作組分片包干,入戶宣傳老小區改造政策,同步聽取居民需求、了解居民對于加裝電梯的意愿,還組織召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摸底宣傳會議”,現場解答居民對于加裝電梯的疑惑、預算費用、安裝等各項難點問題,通過此次摸排會議,對于有意向加裝電梯單元,鼓勵居民與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相結合同步加裝電梯,在有條件的樓棟逐步鋪開。隨著小區改造的完成,已經有3部電梯正式投入了使用。

南通晨苑社區逐步建立起社區、業委會、志愿者服務隊三方聯動協同機制“多方聯動”的老舊小區治理體系,使管理實現從“靠社區管”到“自治共管”的轉變,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的居住環境,為居民打造幸福舒適宜居的生活。

凝聚新力量,爭當城市治理“主人翁”

南通南川園社區老舊小區較多,居民樓下開設餐飲小吃隨處可見,給群眾帶來便利的同時,污染問題也很突出,一邊是經營者的辛苦營生,一邊是附近居民的怨聲載道,社區也時常組織清洗外墻和道路油污,但問題常年得不到根本解決,引發了不少矛盾。

針對這一問題,學田作為市區首個“城管進社區”試點街道,深入推進“城管+社區”聯勤聯動模式,引導商戶將原本外置的油煙凈化器改為內置,并安裝隔音棉,規劃廚房區域。目前,已有一家商戶完成了整改,剩余四家也都已著手準備,實實在在解決了老百姓家門口的問題。

城市治理也離不開居民的參與,從“旁觀”到“參與”,從“局外人”到“主人翁”,居民自治為舊改小區帶來了新面貌,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學田苑小區的小游園有一塊“拐角”空地,雜草叢生、路面不平。“現在改造好的小區環境整體提升了不少,能不能借這個‘東風’,把這里改造成一個微型花園?”學田苑居民想法在議事亭內一經提出就得到社區的大力支持。社區聯合社會組織、居民代表,通過崇川區公益助力計劃實施“邊角料”公益項目,對小區“邊角空地”實施“微改造”,讓居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社區變化,鼓勵更多的居民成為社區的“主人翁”。

“周邊環境的治理,綠植花卉的設計......這些細節都聽取老百姓的建議。”學田苑社區書記韓毅頗有感觸。國之興衰系于制,民之安樂皆由治。基層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南通崇川不僅“怎么改”聽居民的,建成后的維護管理同樣由居民說了算,真真切切“改”出百姓“心里話”。(陳曉霞、周薇、趙沖、姜艷紅)

[編輯:奚柯柯]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