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一区-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一出一进一爽一粗一大视频-蜜桃网站入口在线进入-亚洲国产小视频-日本免费大全免费网站视频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臺風“杜蘇芮”給保險業帶來哪些警示

時間:2023-08-02 08:25:39    來源:金融時報    

7月28日上午,臺風“杜蘇芮”在福建晉江登陸,這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也是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登陸福建省的第二強臺風。隨著“杜蘇芮”殘余環流一路北上,7月29日傍晚,中央氣象臺升級發布京津冀晉魯豫部分地區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這也是中央氣象臺自2010年正式啟用預警發布機制以來發布的第二個暴雨紅色預警。


(相關資料圖)

據福建省防汛辦通報,截至7月29日21時,“杜蘇芮”已造成福建省145.45萬人受災,緊急避險轉移36.3萬人,緊急轉移安置15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8萬公頃,其中絕收面積456.61公頃;倒塌房屋90間,嚴重損壞房屋346間,一般損壞房屋間數4571間,直接經濟損失30.53億元人民幣。

《“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自然災害風險進一步加劇,極端天氣趨強趨重趨頻,臺風登陸更加頻繁、強度更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氣溫異常變化等因素導致發生洪澇、干旱、高溫熱浪、低溫雨雪冰凍、森林草原火災的可能性增大,重特大地震災害風險形勢嚴峻復雜,災害的突發性和異常性愈發明顯。

在應對此次臺風“杜蘇芮”帶來的災害風險過程中,保險業通過采取事前排查風險隱患、開辟理賠綠色通道等一系列舉措,有力發揮了風險“減震器”作用。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隨著災害風險日益突出,保險業仍然需要進一步為經濟社會發展密織風險保障網。

首先,應積極推動巨災保險在更廣范圍內加快發展腳步。

目前,巨災保險已在廣東、四川等十多個省市落地。在監管部門指導下,保險公司在深圳、寧波、廣東等12個省市和地區開展地方綜合性巨災保險試點,保障范圍逐漸向臺風、洪水等災害擴展。在應對臺風“杜蘇芮”過程中,廈門市就及時啟動了由廈門市政府購買、惠及全體市民的巨災保險,保障市民人身傷亡及醫療救助、居民住房倒塌損失及家庭室內財產損失。

但就現狀而言,我國巨災保險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巨災保險還面臨著產品不夠豐富,針對臺風、洪水、強降雨造成的城市內澇等多災因的保險保障不夠完善的局面。因此,保險業要加快巨災保險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提升巨災保險的覆蓋面和滲透率,拓寬災害損失補償渠道,進一步提升保險對災害損失的補償比例,充分發揮巨災保險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應鼓勵保險機構著力探索開展風險減量服務。

風險減量服務是財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提高社會抗風險能力、降低社會風險成本具有積極作用。從應對臺風“杜蘇芮”實踐來看,保險機構利用當前行業內風險減量服務的先進做法,有效降低了災害帶來的損失。例如,在臺風“杜蘇芮”登陸前,由于暴雨已經下了一夜,廈門市內不少低洼路段開始積水,人保財險搭建在廈門明發國際新城的水位監測預警系統連續發出水浸告警信號,該公司隨后迅速與小區物業聯系,協調組織轉移業主車輛,成功避免了一次大范圍的水淹車事故。

因此,監管部門需要繼續引導鼓勵保險機構加快發展財險業風險減量服務,結合現實需求,拓展服務內容、拓寬服務范圍、豐富服務形式,充分發揮保險在事故預防、風險化解、損失補償等方面作用,有效助力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最后,應繼續加強科技手段的深入應用。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先進科技手段,不僅能夠在災害發生前為保險機構組織開展應急工作提供有益線索,幫助保險機構及時排查風險隱患,還能在事中、事后的理賠服務流程中極大地促進提升服務效率。例如,有保險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氣象平臺實時追蹤臺風動態并向客戶精準發送防控臺風、暴雨、內澇等預警信息;還有保險機構利用遠程查勘工具,解決災害發生后難以迅速抵達現場的問題,極大縮短了出險客戶的理賠時效。

防范應對以臺風“杜蘇芮”為代表的自然災害,是對保險業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檢驗。只有繼續加快提升保障水平、優化保險服務、提高業務效率,保險業才能在災害風險面前更加有力地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關鍵詞:
相關新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汪清新聞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